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國家對招標采購過程監管力度的加大,企業自身對招標采購工作的及時性、計劃性、采購效果要求的提升,企業(尤其是央企、國企)由傳統手工、紙質方式向電子化、智能化、大數據化方式轉變已成為大多數企業的共識。但既有管理模式、采購思維、工作習慣等導致了許多企業招標采購業務在轉變過程中出現步子不快,深度不夠,廣度不全等問題。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一些企業出現”雖有企業電子化采購平臺,但招標采購業務仍難正常開展”的尷尬局面,使企業清晰地認識到加快招標采購活動全流程、全方位電子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信源專注電采領域15年,合作企業客戶100多個。上篇講述到“企業e招采”電子化采購系統四用四替之——用手機代替PC,本篇介紹“用分散代替集中”,闡釋了如何將采購評審活動有效的實現分散評標,讓招采工作更便捷、高效、智能。
一用電子代替紙質
二用CA代替簽章
三用手機代替PC
四用分散代替集中
1、用網上開標替現場開標,公開透明節省場地
在信息傳遞迅速的時代,項目競爭非常激烈,一個項目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投標人的情況都很常見。傳統的開標方式中,人員聚集,開標唱標耗時長,組織起來耗時耗力。
“企業e招采”的“不見面開標”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開標會從傳統的物理場地搬到網上,招標人不用提供開標場地,投標單位也不用專程抵達開標現場,組織方便,效率高,更能明顯降低投標的差旅成本、提高投標人參與項目的積極性。
2、用分散替集中,評審合規合法,監控實時到位
疫情期間,最熱的話題就是分散評審問題了,分散的前提,必須是可分散在合法合規的評標室,而不是沒有限制的場所進行異地分散評標。這樣就催生了兩種方案,一是在距離非常近的場所,比如同一層樓不同房間,二是在相對較遠的場所,比如不同地區。但不管哪種,評標系統必須要具備既要專家成員獨立自主評審,又要滿足專家組成員之間的必要討論,同時更需要滿足監督人員對所有專家的行為監督。
“企業e招采”電子化采購系統產品支持人臉識別,鑒別評委身份,登錄系統即可完成獨立打分、評審、匯總、簽名,并可通過音視頻平臺實現遠程溝通,無需線下集中。
監督人員通過評委電腦的攝像頭對評委評審的活動過程進行監控,線上實時觀察評委的一舉一動,同時利用軟件錄屏技術對評委評審操作留痕,可防止評委對外輸出評審信息,還可以監測專家篡改分數。
分散評審可社會化共享多個評標場所,既能實現專家分散不聚集,又能把控評標環境、評標效果和專家行為,同時又能提高評標場所利用率,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更能解決專家不夠、不專、不公的三大專家難題。
3、用視頻談判替現場回復,方便合規不見面
一個小的談判項目,很多時候比一個大的公開招標項目在評審階段都耗時更長,談判小組需要匯總各家投標人的響應情況,對比分析,然后分別談判;投標人路途遙遙趕赴談判現場,等待良久,可能只需要回答幾個問題,現場談判對投標人來說效率非常低。
企業電子化采購系統通過與客戶現有視頻會議系統或信源視頻服務的無縫對接,投標人只要在自己電腦上安裝遠程異地評標客戶端系統,在評標談判時,就可以實時與專家進行談判、報價等操作;談判組成員可視頻溝通,供應商可桌面演示,談判結束后可以在線電子簽章,談判結果實時生效。
談判期間采購系統服務器端自動調用遠程異地評標客戶端,對談判過程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包括系統桌面、攝像頭、麥克風,并存儲到服務器端,進行歸檔。
4、用在線監督替現場監督,全面實時可追溯
現場監督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監督人員少,項目多,監督不了所有并行項目,二是出現場效率低,三是無數據支撐效果差。
遠程在線監督完美解決這些問題,一個監督人員可以同時監督多個項目,系統中有各類風險數據自動提醒,同時監督人員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從全面的數據中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監督。
在線監督,不僅有格式化的數據,還可通過在線視頻,實時掌握開評標的相關動態。整個過程的視頻資料隨項目存檔封存,為招標的公平公正提供了有效的數字信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