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風險是采購整體管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時甚至能夠影響采購工作的成敗。
信源基于多年行業經驗和優質客戶案例的積累,通過對采購風險深入的分析,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采購風險信息化解決方案。
本系列文章對采購風控業務進行分析,并介紹信源風控信息化解決方案。
1 采購風險管控發展三部曲
采購風險管控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人工處理。
靠著人工的經驗進行風險的研判,進行事前預測、事中審查、事后審計,慢慢形成一些風險的審查點并積累了少量的數據;
第二階段:上線采購系統。
在建設基礎流程的同時,往往會將一些風險管控的規則加入到采購系統中,但大多都是借助硬編碼、流程規則內置等手段。隨著系統的深入使用、規則越加越多、數據量也越來越大,使得原有的硬編碼、規則內置等手段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第三階段:大數據、風控模型等技術應用。
基于大數據、風控模型等技術的風險管控手段,解決了第二階段中規則定制靈活性差的問題。風控規則逐步由技術人員維護變成業務人員維護,同時借助外部大數據,彌補采購系統數據緯度的不足,能夠從多維度、全方位的感知和預測供應商風險。
2 大數據、風控模型帶來新變革
大數據、風控模型的應用,將為風險管控工作帶來哪些變革呢?
一、管控時機的變革
之前很多事中的監控和事后的審計都轉化為風控模型融入系統,在滿足條件時系統就會自動判斷風險是否已經發生,風險管控觸發點前移,與業務融為一體。
二、管控逐步去人工化
減少人為的判斷和影響,將經驗逐步固化到系統中;同時基于外部大數據,更進一步降低系統對人的依賴,向半自動化、自動化系統轉變。
三、風控系統內涵泛化
隨著系統建設的深入,系統會實現縱向貫通。除了融匯內部的財務、資產系統等,外部制定標準接口打通供應商系統、外部電商,連接一切可用資源,實現資源的集中和共享。此時系統數據將會極大的豐富,模型的精度、廣度都會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3 風控系統的建設路徑
第一步,夯實制度體系、積累管控經驗。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制度與經驗,縱使數據再多,風控模型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空有一個殼子無法發揮作用,所以首先要有好的管理制度與執行,才能保證風控系統的落地。
第二步,建設相關的系統、積累業務數據、沉淀風控模型。
在有了制度經驗與業務系統后,將制度與經驗加以利用,逐步沉淀到業務系統中。隨著數據逐步積累,也要改進風控模型算法、微調風控模型參數,使得風控模型更加合理和精確。
第三步,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音視頻直播等技術,對風險管控進行創新和升級。
如利用大數據對供應商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的掃描,隨時觸發風險警報;
利用音視頻直播技術對招標、評標過程進行監控,保證流程合規;
利用物聯網和移動物聯網等技術對生產、物流、入庫等環節進行監控,提升交付質量。
- 上一篇:采購工作實務:信源信息化風控解決方案
- 下一篇:采購工作實務:采購風險識別與應對